知壶者也之辉光茶舍一

辉光茶舍

中国收藏家协会  王光辉

序言:辉光茶舍是集紫砂文化大成的文字“客栈”!对紫砂文化的过去、现在、未来进行简单的勾勒,以闲言碎语为筏寓,行舟时空。

茶舍是喜好紫砂客往来的小憩斋所,亦是鸿篇紫砂游弋、荡气回肠的大宅院!

( 一 )

茶,是合华夏文化宗根的。水中茶,清水而得色;热水中,茶上下漂浮而中庸;观茶时,茶香飘溢四方…..因茶,有了陶器;有了陶器,年代有了色彩;生活多了仪轨;世界在微处有了精彩。

如果说紫砂壶是横空出世,“空中妙有”似乎也是有些牵强。紫砂壶的出现,是社会形态、人类生活方式的必然结果。众所周知,饮茶之习俗,起源于汉代,盛于唐宋,所谓“唐煮宋点”即是当时一种饮茶状态的描述。唐宋时期,饼茶为主导,“团饼碾屑”是饮茶的主要特点,饮茶工具以盌(碗)为主。饮茶文化在士大夫阶层荡然流行,“小石冷泉知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寒侵病骨惟思睡,花落春愁未解酲。喜共紫瓯饮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宋代丹青大家米芾更有文:“轻涛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从古人的词语中,可以感受到茶、紫瓯和合后的一种畅然心情。

由紫瓯过渡到紫砂壶,也就是百年功夫。时光流逝到明朝正德年间,周高起先生《阳羡茗壶系》记载:“壶于茶具,用处一耳,而瑞草明泉,性情攸寄,实仙子之洞天福地,梵王之香海莲邦…..故茶至明代,不复碾屑和香药制团饼,此已远过古人。”

明朝时,阳羡金沙寺僧人与陶工相处,进行创新改革,紫砂器从粗陶中脱离出来,逐渐成为寺庙客堂、僧人饮茶工具。紫砂壶的雏形也凭空显示其魅力。在金沙寺陪读的龚春,汲取僧人构思,制出供春壶。龚春是紫砂工艺史上第一位留名的匠人。

紫砂壶的面世,给紫砂艺术带来了春天。随后的几百年,大量流芳的匠人巨擘们,更是创造出紫砂文化的“大花园”!

紫砂文化的功德碑上,留下明朝时大彬、董翰、时朋、李茂林、惠孟臣、陈用卿…..清朝:陈鸣远、杨友兰、杨彭年、邵友兰、黄玉麟…..民国时期程寿珍、赵松亭、蒋燕庭、冯桂林…..当代大师:顾景舟、裴石民、朱可心、蒋蓉……历史在进程,紫砂花园将更会奇葩娇艳。

凡本网注明“作者:中传文荟、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新闻资讯无需授权即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凡本网注明“作者:XXX(非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的作品,由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自媒体用户创建或转载自其它媒体,创建和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文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立场,也不对其真实性和版权来源负责。如发现本网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contact@tcpc.org.cn
0
分享海报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