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介绍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它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一种统称。中国的传统文化,依据中国历史大系表顺序,经历了史前时期的有巢氏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 、黄帝(轩辕氏)、尧、舜、禹等时代 ,到夏朝建立。之后绵延发展。

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佛家、道家三家之学为支柱,以及“三位一体”的合流思想对中国传统影响最为直接而深刻。还有杂家、纵横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和阴阳家等文化意识形态,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具体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剪纸、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以及民族服饰、礼仪、饮食、陶瓷、节日、中医、古代建筑及家具、图腾祥瑞、神仙信仰等等。

表现形式

理论
农业文化:农家、农民起义。
皇宫官府:宫廷文化、帝王学。
诸子百家:
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仁、义、礼、智、信;《中庸》)
佛家(《金刚经》《心经》《地藏经》《佛说阿弥陀经》《华严经》《法华经》.)
道家(老子、列子、庄子;《道德经》)
墨家(墨子、《墨子》、兼爱)
法家(韩非、李斯、《韩非子》)
名家(邓析、惠施、兰名钧)
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
杂家(吕不韦)
农家(《吕氏春秋》)
兵家
医家

技艺
琴:笙、笛子、二胡、古筝、萧、鼓、古琴、琵琶。《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
棋:中国象棋、中国围棋,对弈、棋子、棋盘、五子棋…
书: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
画:国画、山水画、写意画、禅画;敦煌壁画;八骏图、太极图(太极)…
印鉴与金石篆刻:如“家有诗书之声‘。
名:字号、符标、姓名、名称、称号等。

传统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传统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歌、赋、《诗经》 、《三十六计》、《孙子兵法》、四大名著…
传统节日: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祭祖)、端午节(粽子、赛龙舟、屈原)、中秋节、重阳节(敬老)、腊八节(大年三十、红包、守岁、团圆饭)、除夕、春节(正旦、元旦、元日)为代表
中国戏剧:主要剧种有昆曲、湘剧、粤剧、徽剧(庐剧)、汉剧、京剧、豫剧、皮影戏、越剧、川剧、黄梅戏;主要题材有《目连戏》等。此外,还有昆曲脸谱、湘剧脸谱、川剧脸谱、京戏脸谱。
中国建筑:长城、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亭台楼阁、井、石狮、民宅、徽派建筑、陕西窑洞、秦砖汉瓦、兵马俑…
汉字汉语:汉字、汉语、对联、谜语(灯谜)、歇后语、熟语、成语、射覆、酒令等…。
传统中医:中医、中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
宗教哲学:中国传统宗法性宗教、佛教、耶教、天主教、道教、长生天(天崇拜如昊天上帝)

民俗

民间工艺:石湾陶艺、剪纸、风筝、中国织绣(刺绣等)、中国结、泥人面塑、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巴纹)、祥云图案、凤眼、千层底、檐、鹫…..
中华武术:南拳北腿、少林、武当,内家外家,太极八卦…
地域文化:中原文化、江南文化、江南水乡、塞北岭南、大漠风情、蒙古草原、天涯海角、西域文化…
民风民俗:礼节、婚嫁(红娘、月老)、丧葬(孝服、纸钱)、祭祀(祖);门神、年画、鞭炮、饺子、舞狮……
衣冠服饰:汉服、深衣、襦裙、唐装(盘领袍)、唐巾(襆头)、直裰(道袍)、舄、云端履、千层底、绣花鞋、老虎头鞋、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丝绸…..

其他
四大雅戏:花鸟虫鱼、牡丹、梅花、桂花、莲花、鸟笼、盆景、斗蛐蛐、鲤鱼;
动物植物:龙、凤、狼、麒麟、虎、豹、鹤、龟、大熊猫…;梅兰竹菊:梅花,兰花,竹子,菊花;松、柏…
器物随身:玉(玉佩、玉雕……)瓷器、景泰蓝、中国漆器、彩陶、紫砂壶、蜡染、古代兵器(盔甲、大刀、宝剑等)、青铜器、古玩(铜钱等)、鼎、金元宝、如意、烛台、红灯笼(宫灯、纱灯)、黄包车、鼻烟壶、鸟笼、长命锁、糖葫芦、铜镜、大花轿、水烟袋、芭蕉扇、桃花扇、裹脚布……
饮食厨艺: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酒、茶道;吃文化、中国菜、八大菜系(鲁、 川、 粤、 闽、 苏、 浙、湘、徽)、饺子、团圆饭、年夜饭、年糕、中秋月饼、筷子;鱼翅、熊掌……
传说神话: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后羿射日、嫦娥飞天、夸父逐日……
神妖鬼怪:神仙、妖怪、鬼怪、幽冥;玉帝、阎罗王、黑白无常、孟婆、奈何桥……

 

 

凡本网注明“作者:中传文荟、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新闻资讯无需授权即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凡本网注明“作者:XXX(非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的作品,由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自媒体用户创建或转载自其它媒体,创建和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文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立场,也不对其真实性和版权来源负责。如发现本网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contact@tcpc.org.cn
0
分享海报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