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之名 山西篇七 晋中市

作者 山西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原巡视员 王建国

晋中市

榆次市

在山西省中部。榆次之名始于战国。据《汉书·地理志》吴卓信补注说,榆次因与榆社“地次相接”,故名。汉置榆次县。1954年改为榆次市。

昔阳县

山西省东部,东与河北省为邻。据《元和郡县志》载,昔阳城一名“夕阳城”。按《尔雅》:“山西曰夕阳,山东曰朝阳”。这样看来,昔阳原是因为它在太行山之西,所以叫做“夕阳”。东汉置乐平县,清嘉庆元年(1796年)并入平定州。1912年复置乐平县。1914年因与江西省乐平县重名,改名昔阳县。以昔阳故城为名。

灵石县

山西省中部。隋开皇十年(590年)置灵石县,因文帝巡幸,挖河开道获一石,其色苍苍,其声铮铮,并有“大道永吉”四字,故名灵石县。

祁县

山西省中部,同蒲铁路线上。 春秋时为晋大夫祁奚邑,因而以祁为名,后贾辛为祁大夫。又因附近有古代著名的泽薮昭余祁,故祁县别名昭余。西汉置祁县。县以邑名。

左权县

山西省东部,太行山主峰西侧。古称辽州,辛亥革命后改称辽县。1942年日寇“五月扫荡”时,我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6月2日在掩护辽县人民转移时。不幸牺牲。为了纪念左权将军,将辽县正式改名为左权县。

寿阳县

山西省中部,太行山西麓.。据《寿阳县志·序》,寿阳县,以城南临寿水得名。因水北曰阳、晋置寿阳县。

介休市

祆神楼,据考证为中国唯一仅存的祆教建筑。位于介休市顺城关大街东端

山西省中部,同蒲铁路线上。介休因介山而得名。介山即绵山。春秋时,介子推隐居此山,后人嘉美他的行谊,称绵山为介山。秦因置介休县。休是美的意思,表示对介子推的景仰。1992年设市。

太谷县

山西省中部,同蒲铁路线上。建县于商。秦汉称阳邑,隋朝改太谷县,以县西南有太谷,故名(太谷即今之团柏谷,现属祁县)。

和顺县

山西省中部东侧,太行山西侧。北齐置粱榆县。隋改和顺县。据《元和郡县志》载,和顺县,因县东北有石勒所筑和顺城为名。

平遥县

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南端。平遥古称“平陶”,是帝尧封地,距今有2700多年的历史。 平陶虞舜时属并州,大禹时,划为古冀州地,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属赵。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平陶属太原郡。 古称“平陶”。北魏避太武帝拓跋焘(焘与陶同音)名讳改平陶为平遥县。

榆社县

山西省中部。汉为涅氏县地,晋置武乡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榆社县。据《汉书·地理志》太原郡榆次县吴卓信补注说:“《汲冢周书》:昔烈山氏,帝榆罔之后,其国为榆州。曲沃灭榆州,其社存焉,谓之榆杜。”因县北榆社故城为名。  

凡本网注明“作者:中传文荟、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新闻资讯无需授权即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凡本网注明“作者:XXX(非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的作品,由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自媒体用户创建或转载自其它媒体,创建和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文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立场,也不对其真实性和版权来源负责。如发现本网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contact@tcpc.org.cn
0
分享海报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