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古论今《两周–唐代服饰》

作者 任淑琴

任淑琴女士,中国传统服饰收藏爱好者。传统服饰高级设计师。自幼酷爱传统服饰文化,多年来坚持不懈,潜心探索,汲古创新, 逐梦前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服饰风格。诠释和弘扬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帛古论今 中国服饰简述两周—唐代

两周服饰

两周时期,已经出现了织锦、刺绣、以及完整的合裆裤,周王室还设有专门主管蚕桑、纺织、染色、制衣的官员,并制定了等级性的服饰制度。“服周之冕”成为孔子以及后世儒生心目中理想礼制的体现;(查阅服周之冕释意)

东周时期,染织工艺已经相当成熟,织物有:绢、纱、绮、罗、组、绦(tao)、锦、绣等等。通过矿物和植物染色技术,可以染出相当丰富的色彩,这些都促进了春秋战国服饰艺术的蓬勃发展。在齐鲁一带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墓葬中出土了装束较为一致的陶俑,都长衣搭配长裙的造型,如山东临淄郎家庄1号东周墓、泰安康家河村东周墓、临淄赵家徐姚战国墓地等,都出土了有着历史依据的文物陶俑,这些陶俑所表现的人物头梳歪髻(ji),身穿及地长衣,衣服拼缝处镶异色织物,长衣后方裁短,露出曵(ye)地的长裙,裙子为方格间色裙,陶俑表现的服饰形制成熟,细节丰富,在春秋时期已成形。并延续到战国早中期。我们综合参考相关文物复原了这种长衣裙造型,红色长衣的衣缘和衣缝用经锦镶嵌,裙子为绿色方格间色裙,搭配三璜组玉佩,发型参考春秋黄君孟夫妇墓黄夫人的造型(有资料图),发笄(ji)参考春秋时期的圆头笄,整个造型突出春秋贵族女性的大气端庄;

新疆吐鲁番海洋古墓出土距今3300多年前最早的裤子

朱砂染凤鸟鸭纹间道锦

春秋战国俑

春秋黄君孟夫妇墓出土的紫色绣绢

根据黄夫人孟姬发型复原图

依照春秋黄夫人孟姬出土复原(来源:装束复原)

战国服饰

战国时期,贵族男女流行穿着上下连属的袍服,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马山1号楚墓的出土服饰,其中不少采用了立体构造的手法(有资料图),例如在袍服正身.衣袖和下裳三者交汇处,嵌入一块小腰,同时在正身与下裳的缝合处做一定的重叠,这种构造我们称之为“明立体构造”,它的巧妙在于,在外轮廓不变的情况下,拓展了穿着的空间,方便人们将衣襟向后包绕,同时又不破坏衣领和衣襟原有的形态,一些袍服的下裳也暗藏玄机,设计者将普通的水平腰线,改为腰线首尾上抬一个斜角(有资料图),衣服缝合后,下裳会呈喇叭状散开,并且前方的下摆可以形成“入”字形空缺,方便人们举步行走。我们如今博物馆展示的古代服饰就是根据马山楚墓服饰的明立体构造复原设计的。发型侧是参考了沙洋塌冢楚墓漆木佣的造型,另外,还有战国服饰的叠穿法(有资料图),即两件袍服预先套叠在一起,再整体穿着,这样能够让里衣的领缘和外衣的领缘平行展露,并在身后露出一段里衣缘,这种穿法增加了服饰的层次感。

除此之外,春秋战国还涌现出许许多多富有创造力的服装样式和织物纹样,带着那个时代独特的元气,神秘的想象与极致的浪漫,成为我们取之不竭的艺术源泉;

宽衣博袍驭龙升天的高冠男子(长沙子弹库楚墓帛画)

{战国}云纹绣衣、贵族妇女帛画(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

{战国}绣云纹锦沿曲裾衣妇女彩绘俑(长沙仰天湖楚墓出土)

湖北江陵马山战国墓出土丝织品

马山一号墓出土中华第一被

马山楚墓出土丝织品

秦汉服饰

秦汉时期,深衣严裹尚行,缝合上衣下裳,亦有曲裾之裳。秦时服饰依然着重延续和运用了战国时期的服装样式和制作技艺,总体来说变化不大。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跨越四百年的汉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期,科技发达,文化统一,与古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最先进的文明与最强大的帝国,“汉族”、“汉服”、“汉字”因而得名,是我们大汉民族极具代表性的时代;这个时期的女性最常穿的服饰为“曲裾”,“曲裾”是种月式长袍,在此之后,女子多穿上下两片式的衣裙;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民再度经历战乱不断的岁月,此时即称之谓“三国”,西北方众多游牧民族进入中原,极大影响了汉族文化和信仰等方面的改变,兴起了当时的“新道家哲学思想”,追求豁达洒脱,不拘礼法的人生态度。衣着服饰以宽大为时尚,裙子多为褶纹宽大的深色褶裙,裙长到地板,下摆宽长。

先秦的丝织品

先秦凤鸟纹绣丝衾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树纹铺绒绣织品

西汉丝织品(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

西汉 衣长 137厘米 通袖长228厘米

西汉丝织衣(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马王堆汉墓出土丝织衣

西汉曲裾绵袍(马王堆汉墓出土)

西汉曲裾素纱禅衣(马王堆汉墓出土)

东汉宴乐百戏壁画和石刻(河南密县打虎亭汉墓出土)

东汉“万世如意”锦袍(新疆民丰尼雅东汉墓出土)

晋(传顾恺之《女史箴图》临镜化妆部分)簪金雀钗、上襦、长裙女婢和大袖长衣贵族妇女

南北朝画像砖〈河南邓县出土〉

{上}双鬟䯻、两当衫、笏头履贵族和双鬟䯻侍女

{中}着小冠、梳双丫角、袴褶、挟棋子方耨、执大型尘尾侍从

{下}荷叶帽、袴褶、鼓吹部曲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男子服衫(上)女子服衫(下)隋唐服饰

隋唐时期的服饰受胡人的影响很大,因为隋唐君主是胡人和汉人的混血,所以在主流汉文化的基础上融入了很多胡文化,例如袖子从宽变窄,裙头高到胸部或刚好胸下;同时,裙子很多是长线条的间色裙(颜色相间的裙子),而且也流行在长袖衫上再穿一件短袖。从初唐到晚唐,衣服变得越来越宽松,越来越长;

盛唐至唐中期,杨贵妃的出现开启了唐朝追崇圆润美的篇章。随着唐朝的兴盛,女性妆容也变得越来越浓,发髻(ji)也开始往下垂,略显颓废的迹象,发髻上也插了很多小梳子来作装饰,中唐开始有些女子也常穿男装的圆领长袍;到了晚唐,整个社会风气豪华奢靡,特别是女子头上的金饰品也越来越多,衣服又开始往传统汉族服饰的宽大方向发展。红色是隋唐时期的流行色,当时,染红裙的颜轩主要是从石榴花瓣中提取,所以红裙也叫“石榴裙”。久而久之,“石榴裙”也成了古代女子的代称;

冕服隋文帝和漆纱笼冠朝服侍臣

隋朝服饰(壁画)

隋(敦煌三九O窟壁画)小袖衣、长裙、披帛伎乐供养人

唐代丝织品(青海出土)

唐(阎立本《步辇图》)圆领小袖花蕃客锦袍吐蕃使者、襆头、圆领衣、佩帛鱼、执笏赞礼官和襆头、圆领便服、坐腰舆帝王唐太宗

唐永泰公主墓前室壁画

唐(新疆吐峪沟出土)高䯻、团花锦翻领小袖胡服、额颊间贴靥子妇女残绢画

唐(西安鲜于庭诲墓出土)大䯻、小袖衣、披帛、长裙妇女三彩陶俑

唐(敦煌一O三窟,范文藻摹)乐廷瓌夫人太原王氏供养像

唐(传周昉《簪花仕女图》部分)高䯻、花冠、金步摇、蛾翅眉、披帛、薄纱衣、长裙贵族妇女

唐(传韩滉《文苑图》)圆翅幞头、圆领衣、红鞓玉带、丝鞋在职文人

唐(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北区三八一号墓出土))红地花鸟纹锦

唐代丝绸纹样(吐鲁番阿斯塔纳出土)

上:方胜格子纹缬

中:狩猎纹印花绢

下:狩猎纹脱胶印花纱

唐代胡人联珠纹印花长衣

唐(法门寺地宫出土)蹙金绣石榴裙(武皇后)

凡本网注明“作者:中传文荟、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新闻资讯无需授权即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凡本网注明“作者:XXX(非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的作品,由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自媒体用户创建或转载自其它媒体,创建和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文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立场,也不对其真实性和版权来源负责。如发现本网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contact@tcpc.org.cn
0
分享海报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