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赏中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

  为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实现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任务;落实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简称“中传会”)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加大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力度,加强对文物古籍、非物质文化遗产、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特色地理标识、民俗民风的保护、研究、利用、推广。利用中国传统文化门户网开展传统文化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生产,计划陆续推出一批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广泛开展群众性传统文化普及活动,推动传统文化数字化建设,推进中国传统文化门户网、传统文化资源大数据、数字艺术品和传统文化云建设。

一、    项目优势

  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是1995年3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正式核准登记,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国家一级全国性、行业性社会团体。先后7次获得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经过多年的深耕细作,中传会拥有了极高的社会认可度。

  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网(www.tcpc.org.cn)站于2022年3月进行了战略性升级改版,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以互联网为媒介,推出以多屏兼容,信息交互,发布便捷,功能完善,易于扩展为特点的中国传统文化门户网(简称:中传门户网)。

  中传门户网的受众群体为由国内外文化界及社会各界热爱传统文化的知名人士、专家学者、爱好者以及分支机构、团体会员单位、个人会员组成;现已拥有数千家企业会员及数万个人会员,覆盖数目相当可观,并且网站会员极具专业性和艺术性。

  中传门户网能够为政府、研究院所、院校、企事业单位和各级会员等用户提供更加安全、长久、有效的服务,能够全方位地宣传展现用户的名誉,保护用户的利益。

  作为国家一级行业协会,中传会创会以来总计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近千场,尤其以促进海峡两岸统一的“海峡两岸根之情系列活动”;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中国传统文化论坛”;“中国传统文化全球春晚”;“中华经典传承工程”等项目,均在国内外享有良好声誉,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举办的活动均由中传门户网宣传推广。

  由上,中传门户网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显而易见的推广效果。中传门户网具有内容翔实,覆盖率高、读者群精准、行业背景深厚、配套服务全面等特点,能够使传统文化行业内企业及个人迅速了解企业及个人品牌及作品,在传统文化行业内树立品牌形象,提高行业知名度,强化企业及个人品牌及作品的认知,促进企业及个人品牌及作品在该行业内的影响力和成绩。

二、    总体要求

  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以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目标,推出一批导向正确、主题突出、创意新颖、表现丰富、群众接受度高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品、人物和机构,在全国进行推广宣传,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热爱传统文化、关心传统文化、支持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更好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品质、助力扩大内需战略、促进传统文化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    项目名称

 “云赏中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

四、    项目主题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传承经典、制作精良、科技创新相统一,自觉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重点突出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聚焦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召开党的二十大是今年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深入挖掘伟大建党精神,通过传统文化的展现形式生动展示新时代的奋斗成就,反映中国人民踔厉奋发的精神面貌,激励人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二)聚焦国家战略。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区域发展、红色文化、乡村振兴、文化自信、国家文化公园等重大国家战略,推动人才培养、中华经典诵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民族音乐、戏曲、中国传统节日、中医药文化、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和历史建筑等传承发展,通过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进一步彰显中国精神、弘扬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

(三) 聚焦文化为民。深入推进大众传统文化发展,赋予传统文化更广阔的传播舞台,充分展现优秀传统文化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积极意义,营造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发展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形成共建共享大众传统文化传播的良好社会氛围,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自豪感。

(四) 聚焦文化带动。充分展现传统文化作为综合性产业,涉及面广、开放度高、带动力强等优势和传统文化在道德构建、市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正面效应,更好引导和发挥传统文化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 聚焦传承发展。坚持“习礼育人、于斯为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才培养工程,促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我国传统文化建设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通过习礼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念,助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化与新时代各项建设更好结合。

(六) 聚焦典型榜样。充分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在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在推动传统文化高质量发展中,各地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企业)、模范人物和先进典型事迹,体现传统文化系统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新作为,树立传统文化系统良好的正面形象,进一步鼓舞士气,凝聚人心,促进发展。

五、    服务对象

  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家、爱好者;热衷于传统文化传播工作的智库、协会、商会、科研机构、高校、媒体、咨询机构;各地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图书馆、新闻出版、文化旅游景区;各类大型传媒公司、创意公司、数字科技公司、游戏动漫公司、文创机构;各类元宇宙和区块链科技企业和平台、大型互联网科技公司、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科技型公司、互联网开源社区等技术研发团队。

六、    项目介绍

  经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研究决定以中国传统文化门户网为基础发起《“云赏中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自2022年6月起开始进行首批文艺作品征集活动,活动包括“云赏中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博物馆、“云赏中传”数字艺术品创作计划、人才培养工程人物展示、传统文化创作者计划、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榜样巡展五个专项活动,每项活动根据覆盖人群和主题不同可设置子项目。

(一)     “云赏中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博物馆

  “云赏中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博物馆即将实体博物馆搬到网络上。数字博物馆是以“物”为切入点,是集中“博览”同类“物”的网上专题栏目,由“物”牵引出的对人的介绍是辅助内容即简短的人物简介,是艺术家展示成果的绝佳舞台。用户通过互联网即可身临其境地观赏珍贵展品,更便捷地获取信息、了解知识。实现了电脑端和手机端的同步展现,让用户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历史文化的沉淀,足不出户逛博物馆。

  中传会为参展机构和个人颁发《“云赏中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博物馆荣誉展览证书》,同时中传会接受实物捐赠,并颁发相应作品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收藏证书》。

  数字博物馆命名方式应以地域名称、人物姓名、艺术门类、技艺形式等组合方式命名,命名规则应遵循客观、独立、主题鲜明、易于识别的原则;以地域特色、民俗民风、历史脉络、非遗代表性传承等方式命名的应有当地或行业主管部门的主办函件为依据方可设立。

(二)     “云赏中传”数字艺术品创作计划

  以数字经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转型为目标,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传统文化数字经济,全面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用数字关键核心技术赋能实体产业,中传会诚邀从事实物类艺术品、数字艺术品、版权类艺术品及数实结合艺术品等行业的机构和个人共同参与研究、促进制定传统文化数字艺术品行业标准和规则,规范行业发展;面向艺术品的优质IP资源持有方、艺术品的市场开发和运营方、艺术品的创意、设计、产品提供方、艺术品的品牌及品牌运营方、艺术品的咨询和研究机构、艺术品的科技研发和技术提供方。

(三)     人才培养工程人物展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才培养工程自2021年发起以来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效果较好。中传门户网为此推出人物百科、人才库两个人物展示服务专题栏目。人物展示专栏是以人物生平履历为切入点,着重介绍人物的基本概况、成长过程、主要成就,以此拓展相关领域的知名度,为学习者提供榜样垂范作用,人物作品展示不作为重点突出,只对代表性的具有人物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进行简短介绍。

1.  人物访谈

  人物访谈是对人物的经历、事迹、性格、爱好、特点的集中展现;访谈中紧抓人物特长,发掘第一手材料,细节、引语和轶事,深入了解人物的思想活动与精神境界。必要时还应对人物的亲友、同事、领导以及某些知情人进行补充访谈,进一步了解访谈对象的有关情况,同时对人物的自我介绍进行核实和补充。

2.  人物百科

  人物百科所展示的人物是在行业内具有突出贡献的代表性人员,内容组织形式分为履历形式和访谈形式,网络展现形式为文字、照片和音视频的综合展现形式。被收录到人物百科的人员颁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才培养工程专家证书》,每年度末开展不同类别的传统文化人物网络投票评选系列活动。

3.  人才库

  人才库展示是现有证书体系的补充,在现有颁证人员的基础上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形式介绍人才的成长过程,人才库的内容组织形式为履历形式。

(四)     传统文化创作者计划

  “弘扬传统文化,讴歌文艺精品”是传统文化创作者计划的宗旨。人民艺术为人民,中传门户网传统文化板块内容的丰富需要众多创作者的热情参与,创作者也能够通过创作者计划实现个人才华的展现和价值赋能。本栏目以大众化创作为宗旨,为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提供艺术欣赏、学术交流及市场探讨的平台。为了更近距离了解创作者的诉求,网站会从线上和线下两方面收集创作者的需求和建议,并反馈在平台规则和产品设计中。

  为感谢创作者的付出,中传会将对优秀创作者颁发《“云赏中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作者证书》。

(五)     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榜样巡展

  “云赏中传”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榜样巡展,充分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在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发展中,各地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企业)、模范人物和先进典型事迹,展现形式为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

七、    作品要求

(一)     创作要求

  作品要聚焦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国家战略、文化传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典型榜样等重点方向,充分展现优秀传统文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全社会的思想意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足感,激发国内传统文化消费潜力等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成效,力争贴近大众审美情趣,做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

1.  遵守法律法规

  活动要遵守法律法规,创作机构和个人应签署原创承诺,保证对作品拥有完全知识产权,不得抄袭、模仿。同时授权主办单位用于专家遴选及后续宣传推广等用途。

2.   扎根基层创作

  作品创作要善于从基层一线以及传统文化工作者身边选取题材,情景交融地展示传统文化所带来的变化。

3.   风格多样百花齐放

  提倡风格多样、百花齐放,将各地民族、民俗、非遗、文化和地方特色融入作品中,可选取实人、实物、实景、动漫、MV等多种表现形式,使作品易于被不同受众群体接受和喜好。

4.   科技推动创新

  作品创作中可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为作品注入现代气息和时尚元素,运用新颖别致的表现形式吸引人、打动人。

(二)     作品形式

  活动作品展现形式分为文字作品、图文混排、音频广播视频作品、3D模型作品等五类。文字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或创作思路应精简、叙事清晰,每张图片均需要文字说明,音频发音清晰动听,视频叙事脉络应清晰。

(三)     技术标准

1.  文字作品

  原则上不超过5千字。

2.   图片作品

  图片分辨率不低于1920×1080 dpi,格式为JPG或PNG。

3.   音频作品

  比特率不低于128kbps,位深度不低于16位,采样频率不低于44100hz,格式为MP3或WMA。

4.   视频作品

  分辨率不低于1280×720(16:9),码率不低于8M/秒,格式为MP4。鼓励各部门制播4K超高清格式作品,4K超高清分辨率为3840×2160(16:9),码率不低于15M/秒,格式为MP4。务必去除或遮盖作品中的台标、栏目标等,配音字幕可保留。动漫作品需转换为通用视频格式后提交,如AVI、MP4等(画质参照上述电视类标准)。请勿提交flv等动漫格式。

5.   3D模型作品

  3D模型作品格式为glb、gltf或fbx,文件内容完整。

(四)     参选方式

  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境内机构和个人均可参加。参选机构和个人将作品报送至我会各部门、专业委员会、服务中心

(五)     评审流程

  我会各部门、专业委员会、服务中心收到作品后报总会,总会组织专家进行评选周期为10个工作日以内,评审结果通知机构或个人并展播。

八、    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

组织单位:中传文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各专业委员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服务中心

网络服务:中国传统文化门户网www.tcpc.org.cn

     全国职业信用评价网www.ocecc.cn

授权媒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4频道

     央视频APP

八、    联系方式

1、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秘书处联系人:滕老师18610712233 王老师18511619415

2、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人才工作委员会联系人:赵老师18611880510

3、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留言:

凡本网注明“作者:中传文荟、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新闻资讯无需授权即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凡本网注明“作者:XXX(非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的作品,由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自媒体用户创建或转载自其它媒体,创建和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文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立场,也不对其真实性和版权来源负责。如发现本网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contact@tcpc.org.cn
0
分享海报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